第五十章 李天VS阿廖沙
李天微笑着用俄语回道:“你好,我就是。”
那个苏军教官看到李天,愣了一下,没想到赵尚志提到的那个了不起的李天这么年轻,但看他的身材也并不怎么强壮,也算不上魁梧,除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坚毅沉着的面庞外,看上去也很普通,不免有些失望地说道:“原来你就是李天,经常听赵同志说起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连日本人都怕你。”
赵尚志忙介绍道:“这是我在苏联认识的好朋友,伊万·阿廖沙上尉,在朱可夫的警卫营任教官。”
李天暗自纳罕,朱可夫那可是苏联民族英雄式的人物,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诺门罕战役就是他亲自指挥的,这个阿廖沙能做朱可夫警卫营的教官,肯定有过人之处,忙用俄语问候道:“阿廖沙同志,你好,真高兴认识你,我对朱可夫上将可是崇敬有加,诺门罕战役中他的坦克配合航空兵、炮兵的作战方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没想到此人一语道破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取胜的关键,阿廖沙这才又对李天有些刮目相看。
“李同志,谢谢你对伟大的朱可夫上将的评论,不过关于战略方面,我并不精通,作为警卫教官,我只负责单兵作战训练,不知道李同志在这方面有何见解?”
哟呵,来了个较劲的,李天这才明白这个阿廖沙一下车就找自己的目的,既然你有心想比划两下,那我就奉陪到底吧,不能让你们俄国人瞧不起。想到这微微一笑道:
“见解谈不上,我只会一些粗浅的实战技巧罢了。”
阿廖沙是个聪明人,李天这话一出,他就明白了,哦,原来是想和我真刀真枪的比试比试啊,自己正想这么干呢,这些武器我可是天天用,对武器的性能比你了解得多,于是暗自得意地说道;“好啊,那就让我们相互学习一下吧。”
赵尚志知道这是让抗联同志们认识苏式装备的好机会,所以也没拦着,反而张罗着要人帮他们弄出一块比赛场地来。
大家都很兴奋,想看看这俄国人的家伙到底威力有多大。
单兵作战,考验的是单兵的身体素质和对武器的熟悉应用程度,现在不能真的搞实弹对抗,只能考验谁的武器用得好,这一点,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经常接触苏联武器的阿廖沙占上风。
阿廖沙让人从军车上卸下一个箱子,李天看到,箱子外面标注的是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步枪,打开箱子,果然里面是全新的步枪零件,因为拆散了更容易分装,所以每把枪都被拆成了零碎部件,装在一个袋子里。
阿廖沙拿出两个袋子,对李天道:“我们先看看谁组装得最快。”
李天点点头,对这款枪,他当然没有实际用过,只在军事博物馆里看到过,但以往的训练使他对枪的零部件有一种手感,不论什么枪,其功能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哪个零件该在哪个位置。
所以,尽管从没用过这种枪,但李天自信不会输给阿廖沙。
阿廖沙看着李天自信的表情,心里颇不以为然,打开袋子倒出零件后,他很自负地对李天一挥手道:“我是苏联人,这枪是苏联的枪,所以我比较了解,我先演示给你看。”说完开始组装枪械。
这枝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步枪被拆成了十几个零部件,只见阿廖沙熟练地先捡起地上的两个零件,灵活地组装在一起,这一组零件组装完后,直接用手捡起另外一个零件,根本不用低头寻找地上的零件,好像他手心长了一个眼一样,最后的零件组装完成,阿廖沙麻利地把弹夹装上,潇洒地举枪点射,一根100米开外的狗尾草应声而断。
在场的人都看傻眼了,从开始组装到子弹射出,总共用时不足20秒,这种速度简直可怖。
李天也暗挑大拇指,厉害,看来这个教官真不是吃闲饭的。
阿廖沙一枪命中狗尾草后,压抑住得意的心情,用手一指地上的另外一枝枪的零件,很绅士地说道:“李同志,请吧。”
李天微微一笑,半蹲下来,开始组装。
刚才阿廖沙是从大件开始,把大件周围的小零件都装完了再装下一个稍大的部件,然后再把几个安装好的零件组合在一起,这样做层次比较清楚,也很合理。
但李天偏偏不安他的路数来,他从小件开始组装,等把能连接在一起的小零件都连接好了,再把小的零件往大零件上装,和阿廖沙正好相反。这样可以不用总是端着沉重的枪托等大部件,更加省力气,也很合理。
阿廖沙脸色稍微一变,李天居然反其道行之,并且速度也不慢,和阿廖沙一样,李天安装完毕也把弹夹一推,半跪在地上,对空放了一枪,命中空中一只水鸟。
李天用时23秒,比阿廖沙慢了3秒。
但即使这样,全场也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李天对着阿廖沙挑了挑大拇指,说道:“我慢了几秒。”
阿廖沙摇头道:“不,我比你更熟悉苏联的武器,所以其实我们算是平手了,你让我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素质。”
赵尚志笑着说道:“阿廖沙同志,这次我们算是长了见识了,我们抗联的战士大部分都不熟悉苏式装备,李天同志是一个特例哦。”
阿廖沙笑道:“赵司令,这个你放心,我和我的同事这次来就是帮你们培训来了。”
原来苏联人卖了武器,担心这些武器落到抗联手里,不会使用的话被日军掳为战利品,拿回去研究对苏联可不利,干脆也顺便卖个人情给抗联,免费帮他们培训如何使用。
赵尚志当然也清楚俄国人没有这么好心,不过这个阿廖沙和自己私下里关系还不错,况且眼下抗联正需要这样的服务,所以赵尚志也很官方地对阿廖沙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客气话说完后,大家开始动手卸货,抗联的战士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家伙,步枪、机关枪倒不算太稀奇,那个迫击炮和加农炮可真是好东西,虽然是以零件的形式躺在箱子里,但可以想象出组装以后是多么拉风的武器。
苏军抽调抗联一部分对枪械比较精通的人强化培训枪支炮弹的组装过程,半天的功夫,这些人就学会了,然后再教其他战士,很快,有400多人学会了新式枪支的组装,然后大家立即开始拆箱组装枪械。战士们和苏军忙着组装枪械,将领们则聚在一起开会。
枪支弹药有了,下面就应该讨论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了。
首先抗联要找一个立足之地,按照当时确定的十六字方针,首先要深入敌穴,鸠占鹊巢。眼下最近的敌穴就是阿尔山的鬼子驻军了,这是一块硬骨头,要拿这里的鬼子开刀,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
阿尔山的日军本来就是为了防范苏联,所以军事工事都非常坚固,就拿南兴安隧道来说,隧道出口有一个五层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在隧道附近的山上,从山顶到山腰再到山下,都有鬼子修筑的碉堡,整个防区阵地构成了立体交叉的火力网。并且日军在白阿铁路沿线都有驻防,一旦阿尔山遭到攻击,其他区域的鬼子可以通过铁路迅速增援。除此之外,鬼子在近一点的五岔沟和稍远点的牙克石都有空军基地,可以随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反观抗联这边,几乎是孤军作战,苏联方面现在忙于应付日益紧张的欧洲,没有精力顾及到这里,所以曾特别告诫赵尚志,不准把战火引到蒙古境内,这样一来,一旦战事打响,抗联只能进不能退。
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将领并没有因为即将列装苏联装备而得意忘形,面对日军仍然能客观地分析形势,就冲这一点,李天就觉得抗联可以在东北成大事。
大家讨论了一番,觉得这场仗必须要打,但非常难打,并且拖得越久对抗联越不利,李兆麟看李天这次一直没发表意见,忍不住问道:
“李天同志,你对这场仗该怎么打,有什么看法”
